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3713
2025年09月03日
看他狎昵杯盏之间,却以为天下风雅尽在方寸茶席。一部《大观茶论》,字字精工似窑器,却掩不住骨子里的轻佻——北狩路上可还有闲心论水品?茶道本为清心,偏教他玩成了斗奢的戏法。明窗净几背后,是花石纲砸断的民筋民骨。这般"道君皇帝",倒与后世那位"十全老人"隔代相映,都把雅趣玩成了亡国的谶语。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笠翁对韵
知书房
笠翁对韵
李渔 著
《笠翁对韵》清朝李渔(号笠翁)著文集,约作于明末清初,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声律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著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法和思想状况。“碣石调”是古曲调名,即相和歌瑟调中陇西地区的歌曲。因用其填唱曹操的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之曰“碣石调”。“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碣石调幽兰》结构短小紧凑,曲调清丽婉约。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乐曲的引起部分,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属于艳与曲组成的小型曲式。全曲通过第二段出现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成功地抒写了哀婉的情怀。此曲突出音阶中的四级音和七级音,没有传统的五声调式特点,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某些联系。
采古来能书人名
知书房
采古来能书人名
羊欣 著
书家名录。南朝宋羊欣撰。一卷。名录列有自秦至晋的能书者李斯、赵高、程邈、曹喜、蔡邕、陈遵、王次仲、师宜官、梁鹄、邯郸淳、毛弘、左子邑、杜度、崔瑗、崔寔、张芝、张昶、姜诩、梁宣、田彦和、韦诞、韦少季、罗晖、赵袭、张超、刘德升、钟繇、胡昭、钟会、卫觊、卫瓘、卫恒等人。
精选书评
知书客217713
读《大观茶论》时总有种奇怪的感觉。赵佶写得很详细,从茶叶的产地到制作方法都讲得很清楚。但问题在于,他身为皇帝,为什么会对这种小事如此在意?书中对茶具、火候的描述确实专业,可这些内容和一个皇帝该关心的事似乎没什么关系。整本书读下来,很难理解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是真心热爱茶道,还是另有深意?这种矛盾感让人困惑。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873428
妙论,茶道之圭臬!快意、尽意、真意!可细品,可粗尝,可静观,可喧饮。晨起可读,夜深亦可读。茶圣可参透,稚子也能懂。失意时奉为箴言,得意时当作知己。煎茶不如知茶,知茶不如通茶。通茶之秘!千年帝王手笔,今日仍令茶客拍案。一盏清茶见天地,半部茶经悟人生。吾辈何其幸,得此真传!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617988
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写得真好。他虽然是皇帝,但对茶的了解比专业茶人还深。书中详细讲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和品饮方法,连水质和茶具的选择都说得清清楚楚。最难得的是,他把喝茶这件事写得既实用又有意境。一个皇帝能如此专注研究茶道,实在少见。这本书不仅是茶文化的经典,也让人看到赵佶在艺术生活上的认真态度。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