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96845
2025年09月04日
说来惭愧,直到三十岁这年我才第一次认真读完韩方明的《授笔要说》。这本书很薄,但里面的内容让我觉得特别实在。以前总觉得书法理论都是些玄乎的东西,现在才发现是自己没看懂。 书里讲拿笔的方法特别细致。比如怎么用手指控制笔锋,怎么用腕力带动笔画,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注意过的。最让我惊讶的是,韩方明把每个动作都分解得很清楚,就像手把手在教一样。我以前写字总是手酸,现在照着他说的方法试了试,确实轻松多了。 书中还讲到不同书体要用不同的执笔方式。写楷书和写行书的手法不一样,这个我以前完全没想过。现在回想起来,难怪我临帖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韩方明把这些细节都点明了,让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以前困惑的问题。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他说的"意在笔先"。意思是写字之前要先想好怎么下笔,不能随便乱写。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我以前从没认真做到过。现在每次提笔前都会停一下,先想想这个字的结构,写出来的字确实好看多了。 书里还提到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怎么调墨,怎么选纸,这些都是初学者最需要知道的事情。我以前总以为这些不重要,现在才发现它们对写字的影响其实很大。韩方明把这些基础的东西都说得很明白,让人一看就懂。
授笔要说
知书房
授笔要说
韩方明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古画品录
知书房
古画品录
谢赫 著
又称《古今画品》或《画品》。 画评、 画品。南朝齐谢赫。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共一卷。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 有《津逮》本、《说郛》本、《百川学海》本、《书画谱》本、《学津讨原》本、《美术丛书》本。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 分成六品: 第一品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顾骏之、陆绥、袁茜。第三品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 江僧宝、 吴暕、 张则、陆杲。第四品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第五品刘顼、晋明帝、刘绍祖。第六品宗炳、 丁光。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论”,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 以致“六法”一词,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或理论、技法的总称。
王僧虔论书
知书房
王僧虔论书
王僧虔 著
一篇。书学论著。南齐·王僧虔撰。通篇文有脱误,朱长文辑《墨池篇》因分为二篇,并谓《法书要录》合为一篇为非。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则曰:“是本为一篇无疑,当即《答竟陵王子良书》,朱氏强分为二,非是”。《宋史·艺文志》及《玉海》45引书目有僧虔《评书》一卷,当即是编。
笠翁对韵
知书房
笠翁对韵
李渔 著
《笠翁对韵》清朝李渔(号笠翁)著文集,约作于明末清初,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声律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精选书评
知书客498374
翻看唐代书法理论,韩方明的《授笔要说》常被忽略。大多数人聚焦于书法的技法传承,而我更在意他对执笔之法的革新。古人固守旧习,他却敢于打破常规,提出悬腕悬肘的书写方式。这种突破需要勇气,更需要深厚的实践基础。从他对执笔姿势的改良,可以看出唐代书法从严谨走向自由的趋势。技术革新背后,是艺术观念的转变。
授笔要说
知书房
授笔要说
韩方明
知书客664026
韩氏《授笔要说》乃书法授受之圭臬,吾每展卷,未尝不叹其精微。其论执笔五法,剖析毫芒,使后学得窥晋唐门径,如暗室得灯,豁然开朗。昔人谓右军笔法秘不外传,而方明独能抉其精髓,公诸于世,此真书林之功臣也!至其行文简净明快,不以藻饰为工,而理法自具,犹见盛唐气象。吾辈得此良师,何其幸哉!
授笔要说
知书房
授笔要说
韩方明
知书客639280
八月开始读这本书,读到十月才勉强看完。中间停顿好几次,因为实在看不懂。作者讲用笔的方法,但是说得太玄了。有些段落反复读也不明白到底什么意思。书里提到"虚掌实指"之类的说法,感觉像在打哑谜。我试着按书里说的练字,但是效果很差。可能是我悟性不够。古代人写字和现代人差别太大,这些理论现在还有用吗?读完还是很困惑。
授笔要说
知书房
授笔要说
韩方明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