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03981
2025年09月03日
翻《帝范》时总有种割裂感:李世民一面教导子孙"以民为本",一面又在玄武门溅满兄弟的血。这位帝王笔下的仁政与权术,究竟哪张脸才是真的?他在十二篇训诫里把治国之道写得光明磊落,可那些被史书轻轻带过的血色黄昏呢?最困惑的是,我们到底该学他纸上的道理,还是看他实际走过的路?帝王心术像夹在书页间的匕首,翻得快了会割伤手指。
帝范
知书房
帝范
李世民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荀子
知书房
荀子
荀况 著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明夷待访录
知书房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著
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中,昏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露其明智,智能之士处于患难之中。“待访”,期待明君来访,故自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明夷待访录题辞》)有自况殷末箕子向周武王陈《洪范》的意思。成书于清康熙二年(1663),100年后的清嘉庆年间,才有初刻本印行。清末有顾氏《小石山房丛书》本,民国初年有上海中华书局薛凤昌《黎洲遗著汇刊》本,现通行1955年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1年中华书局重印。
法言
知书房
法言
扬雄 著
儒学类著作。亦称《扬子法言》西汉扬雄撰。十三卷。《汉书·扬雄传赞》云:雄“好古而乐道,其志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法言》摹拟《论语》,分为《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等十三目,书末有《法言序》。全书内容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中心。认为“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理者莫辨乎《春秋》”(《法言·寡见》)。主张“书非经,非书也;言非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法言·问神》)。提出“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槌提(排斥)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法言·问道》)。该书通行本有晋李轨注和北宋司马光集注本二种。《四库全书》收录。
精选书评
知书客808849
这部《帝范》披着劝诫太子的外衣,实则处处显露帝王心术的精巧。李世民以九五之尊,将自己塑造成完美典范,字里行间却透着对权力的迷恋与炫耀。那些冠冕堂皇的治国箴言,倒像是为玄武门之变后焦躁不安的良心寻求开脱。所谓"忧劳兴国",不过是给后世君王看的漂亮话罢了。其训诫之辞愈是恳切,愈显出帝王将相的自矜与虚伪。
帝范
知书房
帝范
李世民
知书客371796
如此"帝王心法",却是满纸为师之道!可笑啊,帝王治世之书,竟教人做个"好学生"。得天下时便忘尽,失天下时方想起。烈火烹油时不屑一顾,树倒猢狲散时倒奉为圭臬。说是垂范后世,实则自欺欺人。帝王将相读之如沐春风,黎民百姓读之如闻梦呓。为君者不必学,为臣者学不得。若当真能践行,何至于玄武门前血犹腥?
帝范
知书房
帝范
李世民
知书客796315
废话连篇,毫无新意。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动不动就问"如何为君",问完又给出老掉牙的答案,烦不烦啊?还以为能学到什么高深道理,结果净是些陈词滥调。李世民平时挺能打仗的,怎么写出这么个玩意儿?
帝范
知书房
帝范
李世民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