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9235
2025年07月31日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讨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他认为音乐本身没有哀乐,哀乐是听者自己的感受。这个观点很特别。我们能感受到他在混乱时代里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文字简洁有力,说理清楚。读完后会觉得音乐确实只是声音的组合,情感是我们自己赋予的。这种清醒的认识让人佩服。文章虽然短,但内容深刻。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笔意赞
知书房
笔意赞
王僧虔 著
南齐王僧虔著。王僧虔其祖王珣(字伯远)与王羲之同宗族,多有书法著述,今传有《书赋》、《论书表》、《又论书》、《笔意赞》等几千字。《笔意赞》其文最短,全文不足200百字。然而所论极精,历来脍炙人口。《笔意赞》是书法创作要论。首先立论曰:“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彩与形质论,缘于《淮南子·原道训》,以此为书法审美的原则。
乐府杂录
知书房
乐府杂录
段安节 著
又名《琵琶录》。笔记。一卷。唐段安节撰。安节临淄邹平(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及字号不详。段成式子,温庭筠之婿。乾宁中为国子司业,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通晓音律,能自度曲(《新唐书·段成式传)》。为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而作是书。约成于唐末。录有乐部九则,歌舞、俳优三则,乐器十三则,乐曲十一则,傀儡戏一则。举凡唐代乐部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乐曲、舞蹈、乐器之源流及艺伎小传均有记载。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亡,但对唐代燕乐研究,弥足珍贵。有《有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郛》本,《古今说海》本等。今被收入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授笔要说
知书房
授笔要说
韩方明 著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崔邈,后言执笔五法,第一为执管,第二为管,第三为撮管,第四为握管,第五为搦管。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故言者较多。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精选书评
知书客215149
自八月末至十月初读毕此文,凡四十日矣。嵇康辩声无哀乐,旨在破俗见,立新说。其论理精密,词锋锐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刻意求异,未免偏执一端。音乐感人,古今同然,岂能尽归自然之理?其说虽新奇,终觉窒碍难通。但文采斐然,思致超迈,犹不失为一家之言也。 壬寅深秋志于沪上。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知书客963024
有人从《声无哀乐论》里看到音乐的本质是形式之美。有人读出艺术与情感的复杂关系。而我读它时,感觉嵇康就坐在对面,用冷静的声音告诉我:别被表象迷惑。音乐本身没有悲喜,是我们的心在摇摆。这本书让我明白,面对艺术要保持清醒。一千多年前的思考,现在看依然深刻。我们总说要传承文化,其实最该传承的是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知书客296659
奇文,聱牙之极也!苦哉、涩哉、烦哉!正读如嚼蜡,倒读似饮鸩。清醒时难看,昏沉时更难堪。鸿儒读之蹙眉,白丁阅之挠头。失意时莫碰,得意时更莫碰。辨音不如听音,论乐不如赏乐。嵇康此论,徒逞口舌之快耳!把清谈当真理,视诡辩为大道,不过是一曲自娱自乐的独奏罢了。何苦将丝竹之欢,化作笔墨之争?真真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