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95238
2025年09月04日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为音乐理论重要著作,篇幅不长但立论精深。他提出声音本身没有情感色彩,哀乐之产生全在人心。这个观点打破了传统音乐观,具有开创性意义。全文逻辑严密,论证层层推进,显示出作者敏锐的思辨能力。但有些论述过于绝对,未能充分解释音乐与情感的复杂关系。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具有哲学深度的专业论文,对后世影响深远。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用笔法
知书房
用笔法
钟繇 著
三国魏钟繇著。载于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文中还忆其学书:“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强调书家学习用笔的重要性,描其艰辛。所谓“每见万类,皆画象之”,主张学书根本上应师法天地自然。其说在中国书法美学上有重要地位。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知书房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萧衍 著
一卷。书评。南朝梁萧衍撰。全篇仅为两部分,凡二百五十字左右。首论钟繇书法十二意,为:“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捐赠,谓有余也。巧,谓布置也。称,谓大小也。”而“规矩必周”;次评钟繇、二王书,亦“褒贬大备”。
艺舟双楫
知书房
艺舟双楫
包世臣 著
清包世臣 (1775-1855)撰。系文艺、书学论著。6卷,为 《安吴四种》之一。前4卷论文,后2卷论书,故称 “双楫”。世臣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世称“包安吴”。嘉庆举人,官新喻 (今江西新余) 知县,关心时政,主张抗英。此书多论古文作法和他的崇尚,也录所作书序、碑传等。论书分为 《述书》上中下、《论执笔法》、《历下笔谈》、《论书绝句》、《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等,阐述学习书法的经验和体会,评论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和书法之优劣得失及金石碑版,辨析详博。下卷有辨误,及删定之 《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等,提倡碑学,贬抑帖学,影响了清代后期以至今日的书风。世臣于文章书法自视甚高,品评作品好为高论,自成一家之言。后来康有为撰 《广艺舟双楫》6卷,发扬世臣表彰北碑之意,攻击帖学,提创碑版,碑书文字益为世人所重。本书有《艺术丛书》、《艺术名著丛刊》等本,近年有影印本面世。
精选书评
知书客919235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讨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他认为音乐本身没有哀乐,哀乐是听者自己的感受。这个观点很特别。我们能感受到他在混乱时代里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文字简洁有力,说理清楚。读完后会觉得音乐确实只是声音的组合,情感是我们自己赋予的。这种清醒的认识让人佩服。文章虽然短,但内容深刻。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知书客169082
嵇康此篇,真乃魏晋玄谈之绝响也。其持论新异,谓音声本无哀乐之分,皆在听者心之所感。此说一出,如拨云见日,令人耳目一新。细读之下,但觉其析理精微,辞采华茂,足见叔夜才情之卓绝。然想其终不免于司马氏之祸,文采风流竟成绝笔,读至酣畅处,未尝不掷卷而叹。彼时名士风流,今已邈焉难追,唯此文字犹能使千载之下的我辈想见其风采。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知书客963024
有人从《声无哀乐论》里看到音乐的本质是形式之美。有人读出艺术与情感的复杂关系。而我读它时,感觉嵇康就坐在对面,用冷静的声音告诉我:别被表象迷惑。音乐本身没有悲喜,是我们的心在摇摆。这本书让我明白,面对艺术要保持清醒。一千多年前的思考,现在看依然深刻。我们总说要传承文化,其实最该传承的是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