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77619
2025年07月30日
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表面是一本讲饮食养生的书,实际上充满荒诞无用的内容。书里写的很多食疗方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比如吃某种食物能治百病。更可笑的是,他把一些普通食材吹得神乎其神。这种书在当时可能还有人信,现在看来就是骗人的东西。作者为了讨好蒙古贵族,故意把蒙古饮食写得特别高贵。整本书就是在忽悠人,完全没有实用价值。
饮膳正要
知书房
饮膳正要
忽思慧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医学源流论
知书房
医学源流论
徐大椿 著
二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 《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等医籍有所批评。明晰医学源流,论述精确。如认为病之名成千上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故必以望、闻、问三者参之。又如病同人异之辨,兼证兼病之别,亡阴亡阳之分,病有不愈不死,有虽愈必死,又有药误不即死,药性有古今变迁。《内经》司天运气之说不可拘泥,其说皆有可取之处。其中《人参论》等论尤深切简明。徐氏强调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是徐氏一生从事医学研究的经验之谈。但论中提出“言必本乎圣经,治必本乎古法”的论点,未免有其片面性,《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有欲救俗医之弊而矫枉过直者,有求胜古人之心而大言失实者。”有乾隆二十二年 (1756)丰松斋初刻本、1913年上海中华图书馆 《徐氏医书十三种》本、《四库全书》本。
中藏经
知书房
中藏经
华佗 著
中国古代综合性医书。今本3卷 (或著录1卷、2卷、3卷)。旧题汉·华佗撰。据考系后人伪托之作。本书系中医学重要古典医籍之一。本书成书年代不详,记载见于《补续汉书艺文志》和《后汉艺文志》等。现存最早为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尚有明清刻本20余种,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铅印本。日本有宽保2年 (1742) 刊本。书名“中藏”系取 “宝而藏之”之意。全书由2部分内容所组成,前一部分为医论,凡49篇,着重论述了脏腑生成,疾病的寒热虚实与脉象之间的辨证关系,并记载了古代望面色以判断疾病顺逆、生死预后的经验。前有论述49篇,以论证论脉、论脏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并介绍治疗方剂。书中附有“内照法”6篇。解放后有排印本。
小品方
知书房
小品方
陈延之 著
原名《经方小品》,医方著作。陈延之撰。约成书于南北朝宋孝建元年至永徽元年 (454—473)。书名之 “经方”源自 《汉书 ·艺文志》,“小品”之义则取自佛家典籍 “小品般若”(亦译作《小品经》)。原书久佚,历代无刊本,其逸文多存于中、日古典医著《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中。1983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文柱《小品方辑校》。1984年在日本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发现有本书序言及卷1大部分内容的日本古卷子抄本残卷。
精选书评
知书客967431
此书记录了元人对诸多食品的认知,颇有价值,如元人主吃什么食材,次吃什么食材;什么食材什么性子、什么味道,元人以热凉和甘苦酸辛咸来定义,由此可知,古人药食同源之说不虚,而五味调和不仅指调味还指食材。非常明显的是,羊肉在书中提到最多,元人食材以羊为为主,这是草原民族的特征。
饮膳正要
知书房
饮膳正要
忽思慧
知书客865014
五月始读此书,八月方竟,时三阅月矣。忽思礼书中所述八珍之法,古法今已不可尽循,然其调和鼎鼐之理,诚为饮馔家所当知也。著者虽是蒙古人,而于中华食医之道颇能沿流溯源,兼收并蓄。惟记载过于琐细,如"回回豆子"诸条,今已难考。至于养生之说,半涉玄虚,读者当自辨之。戊戌仲秋筱堂记于燕京。
饮膳正要
知书房
饮膳正要
忽思慧
知书客224966
奇书!食养之圣典。晨起可读,夜寐亦可读。富贵者当看,贫贱者更当看。饥肠辘辘时宜读,饱食终日时尤宜读。庖厨可作药房,药房亦是庖厨。养生之道,尽在箸间!观其配伍之精妙,察其性味之调和,方知古人智慧之深。今人终日追逐珍馐,却不知粗茶淡饭最养人。读此书如饮甘露,字字皆可入膳,句句皆可疗疾。快哉!食事即医事,医事即人事。
饮膳正要
知书房
饮膳正要
忽思慧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