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6913
2025年09月04日
这本书写得很啰嗦。很多话反复说。一段话来回讲。一个问题问好几遍。读起来很累。内容其实不错。但是表达太重复。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伤寒论
知书房
伤寒论
张仲景 著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温病条辨
知书房
温病条辨
吴瑭 著
中医温病学著作。6卷。清吴瑭(1758~1836)著。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著名医学家。少习儒学,后因其父及侄儿相继因病而亡,于是专心从事医学工作。曾进京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有机会阅览明吴又可《温疫论》,大受启发,又研读前代名家之论,结合吴瑭本人的临证经验,参考叶天士在温病方面的论述,仿仲景《伤寒论》体例而作。文字简要,便于记诵。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铅印本。本书是清代温热派的名著。全书共6卷,首卷为原病篇,卷1为上焦篇,卷2为中焦篇,卷3为下焦篇,卷4为杂说,卷5为解产难,卷6为解儿难。书中所载方剂脚注炮制方法较少,但亦可看出作者善用生品、鲜品治疗温热病。
养性延命录
知书房
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 著
古代养生术书。南朝陶弘景集注。约成书于南朝梁武帝中期六世纪初期。二卷。上卷讲教诫、食诫、杂诫祈禳,下卷讲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御女损益。论述养性延命的理论和方法。书中所载“华陀五禽戏”为现存关于五禽戏的最早记载。收入《道藏》第五七二册,《云笈七签》卷三二亦有摘要。书中引用《大有经》、《小有经》、《服气经》、 《黄庭经》及嵇康注《老子养生篇》、河上公注《道德经》等。本书《宋史·艺文志》并《通志·艺文略·道家》著录,题曰陶隐居集,《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摘录,未题撰人,唯《通志略》于著录后又题曰“又二卷,孙思邈撰”。明白云齐《道藏目录详注》作《养生延命录》二卷,题华阳陶隐居注。此书序末注云“或云此书孙思邈所集”。
精选书评
知书客461586
这本书我在图书馆翻过好几遍。很多人都在说唐宗海的理论多么高明,我却更看重他记录的那些真实医案。学医的人都知道,临床经验最宝贵。一个大夫能把这些都写下来,不怕别人挑毛病,实在难得。现在很多医生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失败案例,对比起来更显得这本书可贵。读这些老医案,能学到的东西比教科书多得多。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知书客212614
有人从《血证论》里看到精确的辨证思路,有人记住止血活血的用药法则。而我翻开这本书,感觉像在听一位老大夫讲病案,他把几十年看血证的经验都告诉我了。唐宗海写这本书不容易,那时候西医刚进来,中医被人说落伍,他偏要把血证讲清楚。现在读这本书,不光学治病,更觉得应该守住中医的根。这些老方子老经验,往后还得靠我们这代人传下去。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知书客642532
唐宗海的《血证论》实在令人失望。这本书写得太乱。理论很多却说不清楚。例子太少还不好懂。他想证明中医比西医强可是证据太弱。文字很绕读着费劲。他想批评西医但批评得不对。医学不是玄学。他的观点太陈旧。现代医学讲证据。他的东西没有数据支持。读者花时间看完却得不到什么收获。看这本书等于浪费时间。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