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12614
2025年08月01日
有人从《血证论》里看到精确的辨证思路,有人记住止血活血的用药法则。而我翻开这本书,感觉像在听一位老大夫讲病案,他把几十年看血证的经验都告诉我了。唐宗海写这本书不容易,那时候西医刚进来,中医被人说落伍,他偏要把血证讲清楚。现在读这本书,不光学治病,更觉得应该守住中医的根。这些老方子老经验,往后还得靠我们这代人传下去。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食疗本草
知书房
食疗本草
孟诜 著
《食疗本草》,食疗专著,3卷。唐代孟诜撰,张鼎增补改编。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一般认为此书前身为孟诜《补养方》,张鼎补充89种食疗品,又加按语(冠以“案经”,或作“谨按”),编为本书。共载文227条,涉及260种食疗品。诸品名下,注明药性(温、平、寒、冷),不载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单方,间或论及形态、修治、产地等。首载菠薐、胡荽、莙荙、鳜鱼等食蔬。尤以动物脏器疗法与藻菌类食疗作用之记载引人注目。所录食疗经验多切实际,药物来源广泛,充分顾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区性,为唐代较系统全面之食疗专著。原书早佚,敦煌曾有残卷出土,近代有辑佚本。
神农本草经
知书房
神农本草经
佚名 著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作者神农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书内记载的药物凡365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原书早已佚失。南朝陶弘景为《神农本草经》做注,并补充《名医别录》,编定《本草经集注》共七卷,把药物的品种数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种。清朝孙星衍将《神农本草经》考订辑复,成为现在通行本。 《神农本草经》为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重要文献,本书把药分为三品:认为无毒的称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佐使。
鬼门十三针
知书房
鬼门十三针
扁鹊 著
鬼门十三针是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针 灸治疗方法,它起初是一种法术,是中国玄家、医家 的不传之学,在针灸学领域享有至高的地位。它所 蕴含的玄学思想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深奥难懂,经过 1000 多年的发展,该针法取长补短,吸取了古往今 来各类针灸学的精华之法,根据人体穴位的特异性, 遵循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对症下针,疗效迅速独特。
精选书评
知书客667684
有人从《血证论》里看到"血为气之母"的精妙医理。有人读到"血瘀则痛"的临床真知。而我翻开这本书,就像跟着唐荣川先生查房,看他用一个个病例教我认识血证的来龙去脉。这本书把中医治血的学问说透了,从理论到方子都清清楚楚。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越来越多人都认咱们中医的理,这说明咱们的医学智慧正在被全世界看见。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知书客567482
"凡治血者,必先知血之原委,而后可以言治也。"唐宗海以此直指血证枢要,其辨治精微处尤见中医气血学说之堂奥。《血证论》融汇伤寒温病两家法脉,创"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诀,于血证分章剖理如庖丁解牛,既存古人立方之妙,复参西学解剖之实,终成晚清医学史上一柄划破蒙昧的柳叶刀。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知书客127827
出血之机理,无不详述。止血与化瘀,皆列治法。纵观唐宗海一生,医理实践堪称典范。血证之理,治血之法,无不探究,遂有《血证论》问世。血源于心,行于脉中,瘀阻始于微滞之处,故仲景先师有见血休治血之明训,一切的出血病症都是气血失调所致,一切的瘀血阻滞都是运行不畅所生。一方一药,皆为临床要旨,医家病患,共解血证难题。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