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9480
2025年09月04日
花了整整一周才看完这本《克拉丽莎》第九卷,说实话比想象中顺利很多。虽然这本书很厚,但读起来比前几卷流畅。可能是因为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情节变得更加紧凑。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克拉丽莎的坚强。她面对各种困境时展现出的勇气让人佩服。即使被家人逼迫,被爱人欺骗,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种精神力量在18世纪的小说中很少见。作者把她的心理活动写得特别细腻,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挣扎。 书中的反派洛夫莱斯写得很有特点。他不是简单的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既聪明又自负,既迷人又危险。这种矛盾的性格让他显得很真实。作者没有把他塑造成脸谱化的恶棍,这点很难得。 书信体的写作方式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看久了反而觉得亲切。每个人物的信件都有独特的语气和用词,能看出作者花了很多心思。特别是克拉丽莎和安娜之间的通信,充满了女性友情的温暖。 故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没有太多冗长的说教,大部分篇幅都在推进情节。有些场景描写得很生动,比如克拉丽莎逃亡时的紧张气氛,读起来就像在看电影。 这本书确实有些地方比较沉重,但整体上是一部值得细读的作品。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面,也探讨了很多深刻的话题。看完后我对18世纪英国社会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克拉丽莎 - 第 9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9 卷
塞缪尔·理查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一九八四·动物农场
知书房
一九八四·动物农场
乔治·奥威尔 著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评家如是说。
盖尔芒特家那边
知书房
盖尔芒特家那边
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逐渐构思这部小说大致在19世纪末年和20世纪初年。1907年他下定决心要创作这部小说,1908年他开始动笔,几经周折《追忆》刚刚出版了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承担出版《在斯万家那边》和第二卷《盖尔芒特家那边》的格拉塞出版社暂停出版工作,格拉塞本人住进了医院。这样已经在格拉塞出版社排版的《盖尔芒特家那边》再也不曾问世。不得不放弃眼看即将实现的出版之梦的普鲁斯特,失望过后再次打破作品已有的相对狭小的篇幅。
克拉丽莎 - 第 2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2 卷
塞缪尔·理查森 著
这是塞缪尔·理查森经典小说《克拉丽莎》的第二卷。年轻的克拉丽莎·哈洛威遭到不择手段的家人逼迫,要她嫁给一个她厌恶的有钱人。她被骗与风趣潇洒的罗伯特·洛夫莱斯私奔,并寻求他的庇护。然而,洛夫莱斯证明自己是个不可信赖的浪荡子,他含糊其辞地承诺结婚,却同时不断对克拉丽莎进行不受欢迎且愈发粗暴的性侵犯。即便如此,克拉丽莎还是觉得他魅力诱人,她那谨守美德的内心,也夹杂着未曾承认的欲望。《克拉丽莎》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信件展开叙述,深刻而多义地刻画了这对陷入致命吸引的情侣,是一部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作品。1747年首次出版时便大获成功,至今仍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精选书评
知书客332133
克拉丽莎这本小说写得太啰嗦了。总共九卷,我看得想打瞌睡。作者硬是把一个简单故事写得没完没了。克拉丽莎被坏人欺骗,然后一直受苦,最后死了。就这样一个故事写了这么多字。我觉得作者就是在故意拖长篇幅。而且所有人物都在不停写信,看得人头晕。虽然故事想表达女性受压迫的主题,但这种写法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克拉丽莎 - 第 9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9 卷
塞缪尔·理查森
知书客863738
她的生活就像一幅褪了色的画,没有起伏,没有惊喜。费莉西泰每天做着同样的事,却从没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她爱着别人,却总是得不到回应。她以为虔诚就能获得力量,但最后只剩下孤独。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这样活着,重复着差不多的日子,却找不到意义。这故事让人想到自己的生活,也许我们和费莉西泰一样,都在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改变。
一颗简单的心
知书房
一颗简单的心
居斯塔夫·福楼拜
知书客318999
翻开书页就被淹没在荒诞与真实交织的迷宫里。这位执长枪的老骑士究竟是看透了世界的疯子,还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者?每个读者都成了他的桑丘,跟着他在风车与巨人之间晕头转向。最可怕的是读着读着突然发现——我们嘲笑他的时候,镜子里映出的难道不正是自己追逐幻影的样子?
堂吉诃德(第一部)
知书房
堂吉诃德(第一部)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