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有人说扬雄是汉代大儒,我却觉得他的《扬子云集》像一锅夹生饭。翻开那些佶屈聱牙的辞赋,仿佛看见一个老学究在竹简上堆砌辞藻,活生生把鲜活的思想闷死在故纸堆里。 "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这话从扬雄嘴里说出来格外讽刺。他的《太玄经》号称要"究天人之际",结果写出来的都是些"方州部家"的玄虚把戏。那些刻意模仿《易经》的八十一首,就像给古人穿上了不合身的汉服,说不出的别扭。我宁可去读街头小儿念的童谣,至少还能听出几分真情实感。 最让人恼火的是他那些模仿之作。《反离骚》写得像拙劣的临摹,把屈原的悲愤化作了无病呻吟。班固说他"好古而乐道",我看是食古不化。那些效法司马相如的大赋,就像把陈年酒糟重新发酵,酿出来的尽是酸腐气。 不过话说回来,他晚年写的《法言》倒有几分意思。当这个老儒生终于放下架子说人话时,那句"师者,人之模范也"确实说到了点子上。可惜这样的灵光乍现太少了,大多时候他都在用艰深掩饰浅薄,用古奥遮盖贫乏。 如今书架上的《扬子云集》积了厚厚一层灰。偶尔翻到那句"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不觉失笑——这不正是他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最好的注脚吗?古人云"知之为知之",这位扬子云先生,怕是连自己究竟知道什么都搞不清楚。
扬子云集
扬子云集
扬子云集
扬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长门赋
长门赋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见载。赋序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失宠,幽居长门宫,遂以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希图感动武帝,武帝读赋后复宠阿娇。古今一些学者据序中“孝武皇帝”谥号之起期晚于作者卒年,及“陈皇后复得亲幸”不符史实等,推断此赋为他人托名所作;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赋序或为托名者作,而赋的正文则“非相如不能作”(张惠言《七十家赋钞》)。文章首先推出一位精魂踰佚、形体枯槁的弃妇形象,点明因夫君恩爱转移和自己过于痴情造成了这位美人独居的悲剧。继而具体描绘其内心痛苦:她“登兰台而遥望”种种自然景观,将雷鸣误作君王车声,将风动误作牵帷人;她“下兰台而周览”深宫,更是触景伤情,“怅独托于空堂”;她又在洞房清夜抚琴抒怀,历数己过,于睡梦中与君王重逢;及至醒后伫望星空,终以“不敢忘(君)”煞尾。赋题取《长门》,固与陈后失宠有关,但并不囿于历史故事,而是概括了众多宫女的遭遇与痛苦,并寄予深切同情。朱熹《楚辞后语》曰:“此文古妙,最近楚辞。”赋仿楚辞之遣词造句与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以悲为美”的特征。尤善刻画心理,以实写虚,利用景物特征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委婉曲折,悲悽动人,在抒情小赋中别具一格,更不同于大赋的夸诞恢廓。此篇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机集
陆机集
陆机集
陆机  著
晋代诗文别集。陆机撰。陆机字士衡,曾官平原内史。陆云《与兄平原书》称“集兄文为二十卷”,可见陆机的作品在其生前已由陆云编辑成集。《隋书·经籍志》著录“晋平原内史《陆机集》十四卷”,并注明:“梁四十七卷,录一卷,亡。”说明南北朝时期,陆集卷帙浩繁,到隋唐时散佚已多。宋代公私书目著录《陆机集》仅1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陆机)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今存诗赋、论议、笺表、碑诔一百七十余首,以《晋书》、《文选》校正外,余多舛误。”晁说可证宋刊10卷本乃是宋人据唐前类书、总集重新纂辑的,故其中残篇断简较多。南宋庆元间,徐民瞻汇刻陆机、陆云集为《晋二俊文集》。明正德间,陆元大据徐本翻刻,其中《陆士衡集》10卷是现存最早的刻本。明人汪士贤辑《汉魏诸名家集》即用陆元大本。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金涛声点校本《陆机集》,亦以陆元大翻宋本为底本,校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宋抄本,并参校总集、类书及史传资料。原集10卷保持不变,凡赋4卷,诗、乐府3卷,杂著1卷(包括《演连珠》50首),文2卷。经考证,诗的部分删去卷7《悲哉行》(萋萋春草生)1首,此为谢灵运诗;文的部分删去卷9《吴丞相江陵侯陆公诔》1篇,此为陆云作。点校中辑录的集外佚文,按赋、诗、文编为3卷,附于10卷之末作为《补遗》。此本还附载陆机的专著(《晋纪》、《洛阳记》、《要览》)遗文,以及陆机传记、陆机集序跋资料。又,近人郝立权著有《陆士衡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