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83546
2025年08月01日
观夫扬子云《甘泉赋》,铺采摘文之极致,汉赋之圭臬也。其文如百川汇海,气势磅礴;其思若九天垂云,深邃浩渺。赋中"翠华葳蕤"之象,"玉树青葱"之观,非徒藻饰之工,实乃天人感应之妙。子云摹写甘泉,不囿于宫室之壮丽,更着眼天地交泰之理,此其过人处也。 汉赋尚丽,然多流于浮夸。独扬雄之作,丽而不靡,华而有实。其铺陈排比间,暗藏讽谏之旨;夸张描绘中,不失儒者本色。尤以"神光离合"之语,既写实景,复喻治道,可谓匠心独运。 今人读此赋,当识其双关之妙:表面极写甘泉之盛,实寓规箴之意。扬雄以辞赋为镜,照见统治者当修德省身,此其文所以历千载而弥新也。赋之为用,于此可见一斑。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著
宋末元初邓牧著。一卷。以“伯牙鼓琴”故事作为书名,是因作者认为知音难遇,故以俞伯牙自命,希望世人能像钟子期那样“被琴绝弦”,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原有诗文六十余篇,现仅存文三十一篇、诗十三首。自序中称知音难觅,故托“伯牙鼓琴”故事以为书名。书中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初步的民主思想。《君道》、《吏道》诸篇对封建帝王和贪官酷吏进行了大胆的抨击,对人民的反抗斗争深表同情,说:“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二戒》篇影射元统治者为“狗”,指出人不能对“狗”妥协。《见尧赋》等篇幻想恢复尧舜时代“君民间相安无事”的长治久安社会,提出“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的社会理想。有《知不足斋丛书》本,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岂之、刘厚祜标点本。
哀永逝文
知书房
哀永逝文
潘岳 著
辞赋名篇。西晋潘岳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本文作于元康六年,为亡妻送殡之辞,描写了作者和亲属哭别、送葬、安葬、归来哭祭的一天殡葬活动。清晨,嫂侄慈姑、作者自己及送殡者,“咸惊号兮抚膺”;拆席送葬时,凄切增欷,俯仰挥泪;将灵柩安葬之后,“归反哭兮殡宫,声有止兮哀无终”。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多层面抒写作者自己对亡妻永别的悲痛情感。先是叙事显情,逝日永长,离居遥远,终天不返,以示绝别的悲哀;接着想象亡妻仿佛徘徊故宇不忍离去,以幻觉突现思念深情;再用外部自然悲景来烘托,马回首不前,鱼仰沫失濑,风冷冷入帷,云霏霏承盖,因物写人,悲痛难言;又用“遇目无兆,寤寐弗梦”的希望之破灭,将悼念之情写到极端。全文叙事言情,真实具体,流自肺腑,富有感染力。汉武帝的《李夫人赋》也是用幻觉、悲景、梦幻来写思念之情,本文不能说不受其影响,而凄凉深婉则远过之。
精选书评
知书客714754
乙巳初春得览扬雄《甘泉赋》,阅旬日而竟。铺陈夸饰,动辄千言,徒以"甘泉"为题,实则极写宫室之美,郊祀之盛,堆砌辞藻,殆同獭祭。所谓"劝百讽一"者,终不免谀颂之讥。以子云之才,而作此等侍从文字,诚为可惜。昔人谓其"悔其少作",吾于《甘泉》一篇尤信之。丙午花朝日,孤山樵子批于西泠寓斋。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知书客324597
"八桂挺秀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甘泉赋》以瑰丽辞藻构筑的琼楼玉宇间,流淌着汉代大赋的雄浑气韵,杨雄笔下的甘泉宫既是人间仙境的绮丽写照,更暗含对王道政治的深沉期许,其文字如璇室瑶台般璀璨夺目,在铺彩摛文的表象下,隐现着讽谏之旨的智慧光芒。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知书客426470
有人从《甘泉赋》中看到对宫廷生活的赞美。有人感受到描写技巧的精妙。但我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总觉得这文章写得太过刻意。每个字都在炫耀文采,反而让人感觉不真实。那些华丽的词藻堆砌在一起,像是在表演,不像在表达。两千年前的文学作品,现在读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时代变了,我们真的还需要为这样的"雅颂"感动吗?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