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千字文
周兴嗣

千字文

周兴嗣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但是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8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84328
千字文说了什么,还是不懂。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6825
周兴嗣的《千字文》总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晚上编出千字不重的韵文,还要包罗天文地理、人伦纲常,这究竟是才华横溢还是折磨人的文字游戏?每次翻开那四字一句的工整排列,就像面对一座精密的文字迷宫。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倒是气势磅礴,可读到"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时就开始犯迷糊。这些典故像散落的拼图,我们这代人哪里还拼得完整?更让人困惑的是,古人怎么就能把这些碎片记得清清楚楚?表姐家小孩背得滚瓜烂熟时,我连"闰余成岁"是什么意思都要查手机。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日用常识部分。"具膳餐饭,适口充肠"说得轻巧,现在外卖软件里哪有这么简单的选择?还有"弦歌酒宴,接杯举觞",当代人举着手机互相扫码的样子,怕是作者怎么都想象不到。 不过偶尔也会被某些句子击中。"知过必改,得能莫忘"八个字,比现在朋友圈里那些长篇大论的鸡汤文有力得多。试着用毛笔抄写时,墨汁在宣纸上晕开的痕迹,意外地让这些古老的文字有了温度。 朋友说这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却总觉得像在参悟一本密码本。那些整齐划一的文字背后,藏着太多我们已然遗失的默契。每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困惑,但奇怪的是,这种困惑反而让人想一读再读。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永远让你觉得自己站在门槛上,既进不去,又舍不得离开。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1794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八个字劈面而来,像一把钝刀生生剖开混沌。我时常困惑,周兴嗣为何要用如此宏大的开篇?当他被迫在一夜间将零散千字编织成文时,可曾料到这些文字会如咒语般缠绕后世千年。那些在梁武帝案头跳动的烛火,是否也曾为这文字迷宫投下摇曳的阴影? 南朝的金粉楼台早已倾颓,可《千字文》的平仄韵律仍在齿间流转。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看似简单的时序更迭里,藏着多少被刻意抹平的挣扎?我总怀疑,那些规整的四字句像极了被驯服的野兽,每个字都在华丽的牢笼里发出无声的嘶吼。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这般精妙的天地法则背后,是否也暗含着对无序世界的恐惧? 最令人辗转反侧的是文中那些突兀的转折。前句还在说推位让国的尧舜圣君,转眼就跳到孟轲敦素的修身之道。这种跳跃像极了被梦魇惊醒时的喘息,让人不禁揣测:那位通宵达旦的散骑侍郎,是否也在用文字的秩序对抗着内心的混乱?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自然规律写得如此确凿,可人世间的因果又何曾这般分明? 我常在深夜重读"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这句。墨汁在纸上晕开的痕迹,多像我们被世事浸染的灵魂。周兴嗣把《诗经》的纯白羔羊塞进千字迷宫,是否也在暗讽文字本身的虚伪?当现代人用键盘敲击这些古老文字时,可会听见建康城里那声无奈的叹息? 最吊诡的莫过于"坚持雅操,好爵自縻"的劝诫。写下这句话的人,此刻不正被帝王爵位所束缚吗?这种悖论像毒芽般在字缝里生长,让每个试图解读的人都陷入更深的困惑。或许这正是《千字文》的可怕之处——它用完美的形式包裹着永远无解的疑问,就像用金丝楠木匣子装着一团纠缠不清的丝线。 如今书法课上,孩子们仍在一笔一画临摹这些文字。可当他们写下"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时,可会想到这竟是出自一个被逼至绝境的文人之手?那些工整的笔画间,分明游动着某种歇斯底里的优雅。我有时觉得,这千字迷宫根本就是周兴嗣留给后世的一个巨大玩笑,每个字都是他悄悄埋下的困惑种子。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46845
有人从《千字文》中读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宏大视野。有人却读出了"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的处世智慧。而我在诵读时,仿佛听到一位古代学者在耐心教导孩童,一字一句都透露出做人的道理。这部流传千年的蒙学经典,用最简单的文字讲最深刻的哲理。在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发现这些文字的力量。它们不仅是识字课本,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33285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开篇八字,便以磅礴之势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宇宙观,这部蒙学经典以千字不重、四言韵文的独特形式,将天文地理、人伦纲常、历史变迁熔铸为琅琅上口的智慧结晶。其文字如星斗排列,既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的自然哲思,又含"资父事君,曰严与敬"的伦理教化,更藏着"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的生命警醒。这部诞生于南朝的文字迷宫,历经千年仍闪烁着启蒙的光辉,每个汉字都像一枚活字印刷的铅块,在童蒙的素心上敲打出文明的印记。当现代人重读"孤陋寡闻,愚蒙等诮"之句,或许会惊觉这部古代识字课本,早已预言了知识匮乏时代的困窘。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