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子
尸子
尸佼

尸子

尸佼  

战国时尸佼作。《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谓尸佼为鲁人。《史记·荀卿列传》“楚有尸子”。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说:“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划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书已散佚。唐《群书治要》卷36,录有《劝学》等13篇。清汪继培辑有14篇与若干片断,较为完善,但已非原书。其中存有先秦佚说甚多。其学术思想,“非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刘向《孙卿子叙录》)。提出“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赏罚随名”(《尸子·公事篇》)的主张。但有兼综、贯通各家学说的倾向,提出:“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巳皆弇(同掩)于私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尸子·广泽篇》)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72198
这是一个思想迸发的黄金年代。当诸子百家争鸣之时,有位被历史尘埃半掩的智者尸佼,他的思想如同暗夜中的萤火,虽不耀眼夺目,却始终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尸子其人,堪称战国时期的"跨界思想家"。他曾在商鞅门下为客卿,却未囿于法家樊篱;他提出"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时空观,比爱因斯坦早了两千多年就触摸到了相对论的衣角。这种超前的宇宙观,让人不禁感叹: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竟有人能跳脱世俗纷争,思考如此宏大的命题。 最打动我的,是尸子对"恕"道的阐释。"恕者,以身为度者也",这不正是现代心理学所说的"共情"吗?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主张推己及人的处世哲学,犹如在血腥的角斗场中吹响了一支芦笛。我常想,若是当时诸侯能多听几句这样的声音,战国是否会少些白骨露野的惨剧? 尸子的政治智慧同样令人叹服。他提出"治天下有四术",尤其强调"忠爱"二字。这让我联想到现代管理学中的"情感领导力"——原来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洞悉了治国理政的人性密码。可惜的是,在崇尚权谋的战国舞台上,这样温润的治国理念终究难敌法家的犀利锋芒。 最耐人寻味的是尸子的命运。作为商鞅的幕僚,他见证了变法强秦的壮举,却在商鞅车裂后悄然隐退。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后世争名逐利的士人形成鲜明对比。读至此处,总让人掩卷长思: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是建功立业,还是明哲保身? 《尸子》散佚大半,仅存残篇,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充满遗憾。但那些吉光片羽的思想碎片,依然能让我们触摸到一个鲜活的心灵。在这个崇尚速成的时代,重读尸子,仿佛听见远古传来的钟声,提醒着我们:有些智慧,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读懂;有些价值,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1521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68144
千年奇书,华夏之智萃。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6873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19480
尸子的书在战国诸子里不算出名,但内容很实在。别的书喜欢讲大道理,尸子爱说具体事。他讲治国要用人所长,做事要懂得变通。很多人觉得他思想不够深刻,可我觉得平实才是优点。当权者总爱听漂亮话,能像尸子这样说实话的人很少。书里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很普通,但在当时挺大胆。读这本书能明白,好的思想不一定要多高深,实用就行。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