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航船
知书房
夜航船
张岱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2
发表书评
中华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夜航船》以其独特的姿态在传统文化典籍中熠熠生辉。这部明代张岱所著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与《梦溪笔谈》《容斋随笔》《闲情偶寄》并称古典笔记四绝,却另有一番人间烟火气。翻开泛黄纸页,仿佛置身于三百年前的夜航船上,听一位博学老者娓娓道来天地万物。
这部奇书最动人处,在于它将高深的学问化作樽前月下的闲谈。从天文地理到草木虫鱼,从典章制度到市井轶闻,张岱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读罢不禁莞尔,那些看似严肃的学问,原来可以这般亲切有趣。文字如行云流水,时而典雅庄重,时而诙谐跳脱,字里行间透着文人特有的幽默与通达。这般举重若轻的笔法,非大智慧者不能为。
细品《夜航船》,最教人动容的是张岱对待知识的态度。他不作高头讲章,而是将学问融入生活。记得书中记载制墨之法,详述取烟和胶的诀窍;描写赏菊要诀,细说培土浇水的时辰。这种对生活细节的痴迷,让人看到一位真性情的学者。我们常说"生活处处是学问",张岱却早将这句话写进了每一页书稿。
今人读《夜航船》,常会心一笑。书中记载的许多风俗掌故,至今仍在民间延续。那些看似古怪的养生之道,有些竟与现代科学暗合。张岱笔下的世界,既陌生又熟悉,隔着时空与当代读者默默对话。这种穿越三百年的共鸣,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清代学者纪晓岚曾赞叹此书"包罗万象而不失其真,杂而不越其宗"。读完全书,恍然明白《夜航船》不仅是知识的汇总,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传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张岱教给我们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具体知识,而是如何怀着好奇与敬畏去观察世界。掩卷沉思,耳边似又响起那夜航船上的欸乃桨声,载着亘古不变的求知之乐,缓缓驶向黎明。
张岱才华横溢,这部作品很有看头。
很长时间没有读《夜航船》这样的书了。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他说这本书能让人看到古代文人的智慧。以前觉得这类书只是讲一些小故事,没什么实际意义。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现书里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藏着很深的思考。
书里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以前觉得这句话只是在说读书人之间的互相看不起。后来发现,这句话其实在讲人性。人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常常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却很宽容。这种心态只会让人停滞不前。
读到"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时,突然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很多人觉得自己读过书就了不起,实际上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明理。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把知识用在实处,而不是整天空谈。这让我想到现在很多人喜欢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的学识,却很少真正去做些什么。
书中关于"夜航船"的比喻特别好。人在黑暗中航行,需要互相帮助才能到达彼岸。这就像现实生活,没有人能完全靠自己成功。那些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最终都会吃亏。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很多人就是不懂。
书里还有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比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告诉我们,了解别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它让我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那些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本书不是教人怎么做事,而是教人怎么思考。现在很多人读书都是为了实用,却忘了读书的根本目的是明理。
失业第三个月翻完《夜航船》,那些星象占卜、草木虫鱼的条目在凌晨三点闪着幽光。张岱写这本百科全书时早已国破家亡,却还在给梨子分二十八种吃法,给月亮记三十六个别名。我蹲在出租屋的阳台上抽烟,忽然觉得古人这种固执的考据欲真动人——山河破碎时偏要记住一朵花的开合时辰,就像我现在银行卡只剩四位数却还在研究宋代怎么蒸螃蟹。
这书像一盒受潮的火柴,每次擦亮都迸出意想不到的光。那些被现代人抛弃的冷知识,在深夜读来竟有种隐秘的安慰。当然也有不耐烦的时候,看到"虱子"居然列了十几条典故就想摔书,可转念又笑:这不正是活人的脾气么?既要嘲笑古人的迂腐,又偷偷羡慕他们给万事万物都留了位置。现在谁还会为"如何辨别真假墨"写三千字呢?我们连真假的界限都懒得划分了。
读这样的书会让人变成矛盾的混合物。一边觉得这些故纸堆早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一边又忍不住把"鉴别古琴"那章反复看了三遍。可能每个人心里都住着半个张岱,明知道世界在崩塌,还是固执地给消失的事物编目录。这本明朝的"百度百科"最残忍也最温柔之处在于:它证明所有消亡都曾经活过,而记住本身,就是最卑微的抵抗。
快读!明代百科全书绝了。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