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越笔记
知书房
南越笔记
李调元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5
发表书评
翻开《南越笔记》,仿佛走进一场未醒的梦。李调元笔下岭南风物,草木山川皆有灵性,却又像隔着一层薄雾,看不真切。那些奇异的民俗与传说,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文人想象?他写得越是细致,越让人心生恍惚。或许这就是南方的魅力,永远在真实与虚幻间摇摆。李调元似乎也在迷茫,他记录着,又怀疑着,这种矛盾让整本书都笼罩在某种不确定的微光里。
"岭南风物,自成一格,虽偏处海隅,而山川灵秀之气,往往钟于人物。" ——《南越笔记》
"南海之风物,异于中原者多矣,然皆天地之造化,非人力所能强为。"
不少读者说《南越笔记》难读,觉得文字拗口。其实这本书是用清朝广东方言写的,就像我们现在说话一样直白。问题不是书难懂,而是我们没找到对的方法。读古代地方志,要先了解《广东通志》这类基础资料。
清代学者李调元写这本书时,记录的都是岭南地区的日常见闻。他用的是当时广东老百姓的大白话,里面夹杂着大量粤语词汇。比如"疍家"指水上居民,"妹仔"是小姑娘的意思。这些词对现代人陌生,但在当时就是普通口语。
想要读懂这本书,关键在于掌握两个要点。第一要熟悉广东方言的基本词汇。第二要了解清代岭南的生活习俗。就像学外语要先背单词一样,读方言文献也要先积累常用语。
有个实用的办法,可以边读边对照《粤语方言词典》。遇到不懂的词就查,慢慢就能摸清规律。岭南大学的教授说过,研究地方文献要像当地人一样思考。先放下现代汉语的思维,试着用广东人的角度看问题。
读《南越笔记》最大的障碍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我们总用普通话的思维去理解粤语表达。比如书里说"行街"是逛街的意思,"饮茶"特指吃早茶。这些词放在特定语境里就很自然。
在岭南的烟瘴之地,李调元以一支妙笔勾勒出南越的山川风物,读来令人神往。众人多惊叹于其博物广记,我却更钦佩他逆境求索的坚韧。谪居蛮荒而不堕其志,瘴疠侵身犹奋笔不辍,这般精神比锦绣文章更动人。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风土记录背后,藏着一个文人对命运的不屈。当我们在舒适书房展卷时,可曾想过这是他用怎样的毅力在瘴雨中写就?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