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77990
2025年06月21日
很多人觉得《续画品》只是记录画家的成就,但我在几遍翻看后,更在意那些没有被记录下来的名字。为什么一些人被记住,一些人被遗忘?标准到底是什么?那些消失的画作和画家,是不是因为不够好,还是因为运气不好?读这本书时,我常常感到困惑,觉得历史的选择有时候没有道理。
续画品
知书房
续画品
姚最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笠翁对韵
知书房
笠翁对韵
李渔 著
《笠翁对韵》清朝李渔(号笠翁)著文集,约作于明末清初,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声律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知书房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萧衍 著
一卷。书评。南朝梁萧衍撰。全篇仅为两部分,凡二百五十字左右。首论钟繇书法十二意,为:“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捐赠,谓有余也。巧,谓布置也。称,谓大小也。”而“规矩必周”;次评钟繇、二王书,亦“褒贬大备”。
笔意赞
知书房
笔意赞
王僧虔 著
南齐王僧虔著。王僧虔其祖王珣(字伯远)与王羲之同宗族,多有书法著述,今传有《书赋》、《论书表》、《又论书》、《笔意赞》等几千字。《笔意赞》其文最短,全文不足200百字。然而所论极精,历来脍炙人口。《笔意赞》是书法创作要论。首先立论曰:“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彩与形质论,缘于《淮南子·原道训》,以此为书法审美的原则。
精选书评
知书客557468
自庚子岁首执卷,至今凡二月而竟。张怀瓘《书断》三卷,所论自籀篆至草隶,品鉴精微,论断公允,诚书学之圭臬也。其分神、妙、能三品,定书家优劣,尤见匠心独运。然考其所评,间有偏嗜,如独推张芝为草圣,未免遗逸少之美。盖唐人之于魏晋,犹隔雾看花耳。至于文辞典雅,析理明畅,则无愧"断"字之义。壬寅仲春观堂漫记于沪上。
书断
知书房
书断
张怀瓘
知书客575443
自壬寅仲春始读《艺舟双楫》,至季夏方毕,历时四月有余。包氏论书,每好标新立异,强作解人。其品评汉魏碑版,往往穿凿附会;议论晋唐法书,又多偏执一端。论笔法则失之琐碎,谈气韵复流于空疏。虽时有胜义,终难掩其好为高论之弊。文人好以玄谈欺世,此公尤甚。偶有可取处,亦如沙里淘金耳。甲辰长夏,倦翁漫记于沪上小筑。
艺舟双楫
知书房
艺舟双楫
包世臣
知书客101132
张怀瓘的《论用笔十法》讲了很多用笔的方法,但总觉得有些地方看不懂。他说要这样用笔,那样执笔,但具体怎么操作没说清楚。看了几遍还是不明白。他说这些方法很重要,但没有解释为什么重要。感觉像是在念口诀,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古人写字可能真用这些方法,但放到现在不知道怎么用。也许是我水平不够,理解不了这些高深的理论。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