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26945
2025年09月04日
姚最的《续画品》里经常提到"气韵"这个概念。他评价张僧繇的画作时说"笔才一二,象已应焉",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他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画作不在于细节的堆砌,而在于能否捕捉到对象最本质的神韵。 这种观点不是凭空产生的。姚最生活在六朝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崇尚清谈,人们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这种时代背景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标准。他评价顾恺之的作品"格体精微,笔无妄下",短短八个字就点出了这位画圣的精髓。 姚最的评论特别注重画家与作品的关系。他说谢赫"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意思是画家不需要盯着模特看也能画出神韵。这显示了他对画家内在修养的重视。在他看来,真正的画家必须先把对象的精神气质内化于心。 《续画品》虽然篇幅不长,但开创了中国画论的新传统。姚最提出的"六法"成为后世评价绘画的金科玉律。特别是"气韵生动"这一条,至今仍是评判中国画优劣的首要标准。
续画品
知书房
续画品
姚最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答陶隐居论书
知书房
答陶隐居论书
萧衍 著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古画品录
知书房
古画品录
谢赫 著
又称《古今画品》或《画品》。 画评、 画品。南朝齐谢赫。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共一卷。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 有《津逮》本、《说郛》本、《百川学海》本、《书画谱》本、《学津讨原》本、《美术丛书》本。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 分成六品: 第一品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顾骏之、陆绥、袁茜。第三品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 江僧宝、 吴暕、 张则、陆杲。第四品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第五品刘顼、晋明帝、刘绍祖。第六品宗炳、 丁光。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论”,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 以致“六法”一词,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或理论、技法的总称。
棋经十三篇
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佚名 著
《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精选书评
知书客277990
很多人觉得《续画品》只是记录画家的成就,但我在几遍翻看后,更在意那些没有被记录下来的名字。为什么一些人被记住,一些人被遗忘?标准到底是什么?那些消失的画作和画家,是不是因为不够好,还是因为运气不好?读这本书时,我常常感到困惑,觉得历史的选择有时候没有道理。
续画品
知书房
续画品
姚最
知书客219188
有人翻阅《画继》,看到的是宋代画坛的繁华盛景。有人读到的是艺术传承的脉络。而我读这本书,感觉跟随作者走遍了当时的画院和街巷,亲眼看画家们怎样创作。书里记录的不只是画作和技法,更重要的是画家的故事和他们的追求。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代代相传。今天我们依然能从这些记载中汲取养分,让传统绘画在现代焕发新的活力。
画继
知书房
画继
邓椿
知书客332079
《法书论》读完了,但脑子里一片模糊。书里讲了很多书法理论,但我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作者似乎想表达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那些关于笔法的描述看起来很重要,可实际上没什么用。我试着按照书里说的去写,但写出来的字还是老样子。也许这就是本好书,只是我还没看懂。现在更糊涂了,不知道该怎么练字了。
法书论
知书房
法书论
蔡希综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