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乐记
乐记

乐记

戴圣  

《礼记》篇名。为先秦儒家关于音乐问题的理论著作。相传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辑得音乐理论文章二十三篇,并将其中的十一篇(《乐本》、《乐论》、《乐礼》、《乐施》、《乐情》、《乐言》、《乐象》、《乐化》、《魏文侯》、《宾牟贾》、《师乙》)编入《礼记》。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8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27260
读过,懂了点,但没全懂。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31370
记得白岩松说过:"现代人节奏太快,音乐太多,灵魂太少。古人很慢,但听得见心跳。"这话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音乐的意义。我很喜欢现在便捷的流媒体音乐,但有些东西,我愿意花时间慢慢体会,比如古典音乐。 戴圣的《乐记》里说得很清楚,音乐不只是声音。它讲音乐怎么产生,怎么发展,怎么影响人。音乐和天地万物都有关系,和人的喜怒哀乐也分不开。宫商角徵羽,每个音都有它的道理。 我开始收集中国的古典乐器。古琴、瑟、笙、箫、磬、钟、鼓,虽然很多现在已经不常见了。我爸只爱听二胡,总说我收集的这些太吵。但我觉得每种乐器都有它的美。 上周日晚上,我试着听了段古琴曲《流水》。朋友说这是伯牙弹给钟子期听的曲子,确实能让人静下心来。琴声悠悠,像在讲故事,难怪古人说"余音绕梁"。 音乐的名字都很有味道:《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广陵散》。听着这些曲子,感觉像是在和历史对话。每个音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多了解一些。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11298
悲伤时读《乐记》,它告诉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让你明白音乐是心灵最真实的回声;孤独时读《乐记》,它开解你:"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告诉你音乐能消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浮躁不安时,它劝导你:"乐由中出,礼自外作",提醒你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的平和;遭遇挫折时,它启迪你:"乐胜则流,礼胜则离",让你懂得节制与平衡的智慧;茫然无措时,它指引你:"大乐与天地同和",让你感受与宇宙共鸣的豁达。那些"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洞见,至今仍在叩击着我们的心弦。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乐记》都能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这部两千多年前的音乐哲学,道出了人类情感的普遍规律,它以独特的东方智慧,诠释了音乐与人心、与社会、与天地万物的微妙联系。我常常惊叹于古人能将音乐提升到如此哲学高度,他们不仅把音乐当作艺术,更视其为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的重要途径。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乐记》中关于音乐教化功能的思考,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7723
初听,似懂非懂,后来才明白。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55611
很久没有这样沉浸式地感受过音乐的力量了,直到偶然翻开《乐记》。这部藏在《礼记》中的古老篇章,就像意外发现的清泉,让人忍不住想捧起来细细啜饮。岱川博士在视频里说"大乐与天地同和"时眼睛发亮的样子,让我对这本两千年前的乐论产生了好奇。 最初以为这不过是些枯燥的乐理规范,直到读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人早就参透了音乐的本质——那些在琴弦上跳动的,从来都不只是音符,而是人心最真实的颤动。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音乐厅听《广陵散》时,明明隔着千年时光,却依然能被那种悲愤击中胸膛的奇妙体验。 最惊艳的是"乐者,天地之和也"的论述。古人把音乐看作调和阴阳的密钥,这种观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智慧。现代科学证明音乐能调节脑波、平衡植物神经,而我们的祖先仅凭直觉就摸到了这个真理。上周失眠时,我试着按《乐记》所说听些平和的中正之音,竟比褪黑素还管用,这种跨越时空的验证让人会心一笑。 读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时突然明白,为什么我们在KTV合唱时会莫名亲近。原来音乐天生就带着消除隔阂的魔力,这个发现让我开始有意识地用音乐搭建人际关系。上个月团建带着同事玩即兴合唱,看着剑拔弩张的销售部和技术部在旋律中冰释前嫌,才算真正懂了什么叫"乐和民声"。 现在每天通勤都会带着《乐记》的思考听音乐。车流声里分辨宫商角徵羽,在地铁站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的耳机选择。这本老书教会我用耳朵重新认识世界,就像拥有了一副特殊的听觉滤镜。那些曾被算法推荐麻木的听觉神经,终于又找回了对声音的敏感与敬畏。 偶尔会想,如果现代音乐APP能借鉴《乐记》的智慧,少些大数据算计,多些"致乐以治心"的初心,或许我们的歌单会更有灵魂。毕竟真正的音乐从来不是背景噪音,而是古人说的"德之华",是能让整个文明保持节奏的心跳。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知书房 · 精品名著阅读

库藏了古今中外的海量公版书,专注于经典名著的沉浸式阅读,知书房欢迎随时畅览,回归最纯粹的读书乐趣!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