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
- 风格
- 题材
- 情感
- 朝代
- 形式
- 作者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我庐 一作:吾庐)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纨绔 一作:纨袴)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一作:读破万卷书)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十三载 一作:三十载)
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欢然 一作:欢言)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