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笼中之鸟怀念以前生活的树林,池塘之鱼思念旧日嬉戏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我愿到南面的田野去开荒,依着拙朴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围绕着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罗列在屋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处邻村的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轻柔而缓慢的飘升着袅袅炊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端有雄鸡不停啼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庭院内没有尘俗杂事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久久困于官场生活,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耕园田。

兰亭集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趣 一作:曲;快 一作:怏)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杂诗十二首·其一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只是骨肉之亲呢?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饮酒·其七
【魏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避俗之情更深浓。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一饮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往杯中

五柳先生传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读山海经·其一
【魏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欢然 一作:欢言)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长歌行
【魏晋】陆机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归园田居·其四
【魏晋】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